
2000年秋季新生入學場景
2000年秋,我的爸爸背著大被子、媽媽拎著大包小包送我來歐亞入學時的場景,仍經常在我的記憶中浮現(xiàn)。那一刻起,歐亞便是我追逐青春與夢想開始的地方。一眨眼的工夫,我已經步入不惑之年,歐亞校園見證了我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與蛻變。
25年來,每每回想起在校園里發(fā)生和遇見的一切人和事,都讓人我十分回味和感念。而最讓我感恩的是,每到我人生最重要的時刻,總會遇到那些幫助我、令我難忘的好老師,這些老師無異于就是我的人生“寶藏”,讓我受益終身。
小劉老師
2000年,我走進歐亞校園,新聞系除了幾名年長的管理人員之外,專業(yè)課老師幾乎都是剛畢業(yè)的本科生。這些“小老師”不僅認真上課,也認真管理學生。
教《廣告學》的小劉老師戴著一副大黑框眼鏡,身材高大魁梧,據(jù)說是西北大學畢業(yè)的。男生們都害怕小劉老師,總感覺他有一股傲氣,很難和人接近。我也不喜歡小劉老師,我們一般都躲著他走。但很快就有一件事扭轉了我對小劉老師的印象,甚至讓我成了他的粉絲。
剛入學時,我們年級談戀愛的學生很多,在宿舍樓、教學樓下經常能看見駐足等候的男同學。有一天上廣告課,小劉老師突然很嚴肅地對著我們班的男同學講:“我奉勸你們這些男孩子,現(xiàn)在不要把時間和金錢花在談戀愛上,更應該努力學習,強大自己。因為你們現(xiàn)在花父母的錢,都是在養(yǎng)別人家的媳婦?!蔽业谝淮卧谡n堂上聽到這么有沖擊力的話,深感震撼。很多同學在笑,有的男生還很不屑一顧。但這句話,小劉老師說得一語中的。
那節(jié)課之后,我在心里給小劉老師貼上了“個性、有思想的男老師”的標簽。這不就是能一語道破真理、能給人指出明路的好老師嗎?雖然小劉老師在一般同學看來是個高冷、不好接近的老師,可他的話卻很深刻,因為本質上小劉老師是個洞察能力非常強、能夠透過現(xiàn)象看本質的“明白人”。
后來我留校工作,和小劉老師成為同事后,更發(fā)現(xiàn)他博覽群書。雖然教的課是《廣告學》,但他總能引入一些課堂外的知識來擴充學生視野。那時候,小劉老師雖然比自己的學生大不了幾歲,但是他的知識儲備就像個百寶箱一樣,讓學生們取之不盡。
侯老師
2000年,新聞系首次招生,學校在課程和師資兩方面都加大投入,還特別聘請了新聞行業(yè)從業(yè)人員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。于是,我又遇見了一位對我產生重要影響的老師——侯老師。
侯老師在畫報社工作,她有一種特別自信優(yōu)雅的氣質,讓人一見難忘。在課堂上,侯老師永遠都衣著得體,態(tài)度恬淡溫和。所以每次采編課,我都會坐在第一排,課堂上積極舉手回答問題,課下也經常找老師溝通。
在一個學期的學習接觸中,我逐漸發(fā)現(xiàn)侯老師是個特別有人格魅力的人。她外表溫柔,內心堅強,生活閱歷非常豐富,她熱愛學習、讀書、養(yǎng)生且生活自律,這些都是靠近侯老師才能看到的優(yōu)點,這些優(yōu)點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。
在教學中,侯老師很注重學生的品性和技能培養(yǎng)。拿我自己來舉例,我以前是個愛寫錯別字的學生,由于錯別字的問題,我不知道挨了侯老師多少次批評。但侯老師的用心之處也就在這里,為了改掉我這個壞毛病,侯老師專門把腳本校對的任務交給我,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在反復訓練中不斷進步。侯老師曾訓導我:“一個低級的錯誤你都克服不了,以后你還能干啥重要的事情?”二十多年過去了,這句話深深烙在我的心里,提醒我在工作中時刻保持認真的態(tài)度。
我不是班級里最聰明的學生,但我一定是那個最積極主動學習、最愿意和老師溝通、最堅持不懈的學生。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精神得到了侯老師的認可,2003年畢業(yè)季,我被侯老師選入了她編導的《大專畢業(yè)生,該何去何從》的影視專題片制作團隊。這部紀錄片完成后,不僅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評價,也被陜西電視臺選中,在當年的畢業(yè)季播出。
當時的我備受鼓舞,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第一部參與制作并完成的影視專題片。正是因為這部片子的拍攝協(xié)調工作,我成為了校領導和學校老師們的“熟面孔”。也就是在那一年,我有幸留在了母校參加工作。
老段老師
畢業(yè)實習時的三個月,我被通知在學校的宣傳部工作。因為都是一群剛畢業(yè)的年輕人在一起共事,所以初入職場的我也沒有特別的感受。
實習期滿留校時,我被分配去了當時的新聞傳播系學生科工作。老段老師是當時的學生科長,身材高大,說氣話來表情威嚴。初見他時,我很發(fā)怵,我心里悄悄在想:“這個段老師會不會很難相處,和我有年齡代溝?”抱著這樣的想法,我在工作時總是提心吊膽,小心翼翼,生怕自己犯錯被段老師批評。后來,工作中一來二去相處時間長了,段老師一點一點用他的行為,改變了我對他最初的印象。
段老師是軍人出身,平時與領導、同事交流與處事都十分嚴謹,文筆出色,待人謙和。所以,初入職場的我總是會被他提醒,做事之前要先把自己的工作思路理清楚。但凡我需要給學校報送的文件,他都會花時間認真地修改、做標注。
段老師讓我覺得最可愛的地方,就是很懂年輕人的生活。那時候,學生科的老師下班時間和周末都需要值班,每次排班時,他都會打趣我說:“年輕人都愛玩耍,要花時間談戀愛,你去玩吧,我來值班?!弊屛矣洃浬羁痰倪€有,他每天會利用午休時間練習寫毛筆字、學習電腦打字等,還有幾乎每天都自帶午飯,飯后總是認真地把鐵飯盒洗得干干凈凈,塞進布袋子里。不由得讓人感覺,他的工作生活行為與他粗獷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。
后來,我因為工作調動,離開新聞系時最舍不得的就是老段老師。在新聞系工作的那六個月里,段老師給予我的教導和溫暖,一直在我心里留有余溫,那是一個好領導對職場新人的關愛和寬容,對職場新人來說,更是一種鼓勵與期許。
20多年過去了,每當我遇到新同事加入或帶學生團隊一起工作時,我都會很自然地以段老師為榜樣去對待身邊的人,也希望我和曾經的段老師一樣,對待新人“有要求且有溫暖”。
張老師
這個“張老師”雖然年齡和我一般大,但是我覺得他更像是我工作中的“伯樂“,提供給當時我們團隊成員每個人快速成長和蛻變的平臺與機會。
和張老師一起工作時,我更多體會到的是他南方人身上的精明能干和北方人的善良踏實,以及對工作高強度、高專注度的投入與付出。
那些日子,他接工作的速度比我們干工作的速度快,但令人神奇的是,和他在一起工作你感覺不到疲乏,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,你總會覺得他很信任你,給你授權,給你足夠的空間去發(fā)揮自己的能力。即便有時候工作沒有做到位,他也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去主動承擔責任。
作為一個男領導,他的情緒總是很穩(wěn)定。記得偶爾下班后他打電話,我兩歲的女兒有時會貿貿然地接起電話,對著他說:“叔叔,我是妍妍?!彼倳ⅠR笑嘻嘻地和孩子在電話里寒暄兩句,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后,才和我開始說工作的事情。
自從學校鼓勵全校老師開始學習德魯克之后,我才意識到,張老師就是在踐行彼得·德魯克大師說的:“管理的本質其實就是激發(fā)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和潛能?!蹦莻€時期,我們團隊的成員干起工作來就是一種忘我的狀態(tài):在努力拼搏中獲得價值感。
多年后回想起來,那是一支讓人回味無窮、能打仗的硬核團隊,我很慶幸自己曾是那個團隊的一員,讓我的個人視野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
張鑫桃參加工作后在校園留影
感謝在歐亞遇到的人生里的這些“寶藏老師”,他們教導并影響了我,成為我一生中努力前行的航向燈塔。
在歐亞當老師的二十多年間,我也與許許多多的學生有幸相遇,并陪伴他們成長,所以更加深刻體會到被尊稱為“老師”時,那份對學生的責任感,以及想把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向學生傾囊相授的強烈愿望。
講述人:張鑫桃
歐亞職業(yè)發(fā)展與企業(yè)合作部老師
2000年入學,2003年留校工作